2018年4月12日,在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和校友会的共同邀请下,我们的校友,同时也在同济大学材料学院任教的施惠生教授,在旭日楼与十多位材料大一学子共进午餐;他在带领大家领略建筑材料的魅力的同时,也以自己的求学生涯传授大家了许多人生哲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凌凌、外联办主任张永明、土木工程材料系主任孙振平共同参加了本次午餐会。
首先,王凌凌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施惠生教授的主要经历与成就,让还未深入接触材料专业的大一同学们对施教授有了初步的了解。随后,施惠生教授和大家畅谈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尽管求学过程中因文革而很受影响,施教授仍然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醉心学术,多方求学,成为了今天的建材学界一大学者。在轻松又不失严肃地讲述自己人生经历时,施教授着重强调了稳扎稳打学习专业知识的必要性,与较高的自我要求的重要性,并以自己学生时代发表高水准论文的事迹深深激励了大家。施老师最近几年一直入榜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成为同济大学30名左右入榜学者之一。成为同济人的40年过程中,尽享科研之乐趣,培养研究生近百人,有的已经成为祖国建材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随后,就到了同学们提问的环节。一班的刘浩裕同学首先就我国建材前沿研究的方向提出了疑问;对此,施教授的答复是“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并且,作为此领域的顶尖专家,施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相关研究;然后,对于目前的产业转化速度的疑问,施教授举了几个粉煤灰的产业转化实例,充分说明如今产业转化相当及时。交流并没有就此结束,接着,施教授又就易降解建材、如何克服科研学习中的枯燥、学生时代课余时间、垃圾灰等其他可回收固体废弃物这些方面与同学们亲切交流、热烈讨论。此外,王凌凌老师等师长的适时解说、总结也使得本次午餐会进行得更为顺畅。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深受启发,对于当前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人生道路都有了更为清晰的规划。
在和谐的氛围中,本次午餐会迎来尾声,同学们代表材料学院向施教授赠送了倾情创作的诗句:
建材学界尔为峰,
德高望重振华东,
桃李芬芳同济世,
施尽才华惠苍生!
校友会也向施教授献上了礼物。
尽管科研任务繁重,施惠生教授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同学们交流,答疑解惑、分享人生经历,助同学们拨开眼前的迷雾,见到清晰而博大的材料世界。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以施教授为榜样,砥砺奋进,成为杰出的材料人。
最后,荣幸偶遇同济大学原副校长董琦教授与我们合影留念。
施惠生校友简介:
施惠生,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1982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系学生;1982-1985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研究生;1985至今同济大学教师(2018年即光荣退休,精心从教40余载)。在“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生态水泥基材料、环境材料”等研究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
曾任上海市水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绿色建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建筑材料学报、水泥、粉煤灰综合利用、建材技术与应用等学术期刊编委或副主任。
曾获上海市人民政府记大功奖、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工作者、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建筑材料发展应用工作先进个人、同济大学第八届优秀教材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届上海市大学生先进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导师)等。
至今曾担任十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担任材料科学导论(建材方向)研究生课程及本科生土木工程材料、胶凝材料学等的教学工作。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专著或教材十余本。主编的《土木工程材料》获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土建学科“十二五”规划教材;负责编写2014版《大辞海》水泥混凝土部分。
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并在各行业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