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材料-汽车-新能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介绍

发布日期:2016-07-05  来源:   点击量:

背景:

材料科学始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推动现代工程技术创新的源头动力。自汽车产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始,我国汽车工业从引进到自主开发,已发展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大国。而从汽车产业大国向强国发展,就必须走源头创新之路。汽车工业的发展受能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新能源技术、轻量化、智能化已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汽车材料领域的创新,则成为新一轮汽车工业革命的源头动力。

为了适应国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培养兼具汽车设计制造及材料创新的高端研发和工程技术人才,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学院结合各自优势,强势联合,设立“材料-汽车-新能源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将新材料与新能源技术、汽车技术有机结合,重点培养服务于新一代汽车工程技术与新材料技术源头创新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发展之急需。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汽车学院经历数年的科研联合及人才培养合作,在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联合设立“材料-汽车-新能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面向同济大学非艺术类和非文科类新生招生。

培养目标:

本实验区面向新材料、汽车和新能源工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培养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人文艺术基础,掌握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兼备汽车工程领域专业基础知识,拥有分析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技能和创新的科学研究方法,适合于从事新材料、汽车与新能源技术相关领域生产、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具有健全人格品质,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高级研发人才或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模式:

“材料-汽车-新能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主体单位设立,为四年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的一个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在四年本科学习过程中,实验区学生将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新材料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强化材料科学专业基础,满足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毕业要求。

实验区学生同时开展车辆工程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并通过材料-汽车学科交叉课程的学习,以满足未来汽车工程相关领域工作和学习深造的要求,并实现学科融合交叉的人才培养需要。

本实验区采用本-硕-博贯通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通过四年的本科阶段学习训练,完全具备同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专业继续学习深造、工作的能力。学生可以分别通过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学院的推荐免试、直博、普考等形式选拔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实验区同时提供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法国高等矿业学校集团等国际联合学位培养的机会,以满足实验区大部分学生本-硕-博贯通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学生也可以经过四年本科学习直接进入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行业工作。

本实验区学生根据实验区培养计划要求完成规定的179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授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师资队伍:

“材料-汽车-新能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由我国材料领域泰斗姚熹院士领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委员会主任黄云辉教授、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教授牵头,整合两院在功能材料、汽车工程、新能源技术、轻量化技术等方面教学科研力量,形成材料-汽车强势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

本实验区师资队伍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汽车学院30余位教授、20余位副教授组成,分别承担实验区材料专业基础课程、汽车专业基础课程、材料-汽车学科交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指导工作。

课程设置:

“材料-汽车-新能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遵循以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融合汽车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强化功能材料、新能源技术、轻量化技术等特色交叉课程教学的培养模式,开展复合型人才的教学与培养工作。

为此,本实验区的课程设置中,在坚持校本公共基础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适当加强机械类课程教学,并引入车辆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同时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车辆工程专业必备专业基础知识。

与此同时,加强材料科学与汽车工程的学科交叉,开设新能源技术、轻量化技术、功能材料与智能化技术等相关交叉课程,以适应学科融合交叉的人才培养需要,同时满足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毕业要求。

支持条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汽车学院在教学环节上提供相互支持,分别以国家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教学团队领衔,合作组建强大的“材料-汽车-新能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实验中心、汽车学院实验中心、上海粉末冶金汽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提供本实验区的实验教学环节支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学院联合提供上海大众汽车、上海通用汽车、延峰汽车、上汽粉末冶金、万丰电子、旗滨集团、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基地等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支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学院优先选拔本实验区学生参加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法国高等矿业学校集团等国际合作双学位教育或国际交流学习活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学院根据自愿原则,优先选拔符合条件的实验区毕业生进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或汽车学院的研究生阶段学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评选,提供学生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支持。

申请条件及程序:

招生对象为同济大学当届正式录取的当年考入同济大学非艺术类和非文科类新生(名额最多30名)。凡对材料类专业感兴趣、符合本创新实验区招生要求的新生,本着自愿原则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报名申请。

选拔与录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并依据初审结果,通知初审通过的学生参加面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评审委员会,对获得面试资格的考生进行面试,选拔具有创新思维和培养潜力的学生。依据学生的面试成绩+高考成绩,从高至低录取至当年招生名额,确定预录取名单,并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按有关要求将录取对象名单报送教务处和学生原录取学院备案。

在新生教育周内,根据最终选拔的学生组班正式进入本实验区,并通过书面形式通知学生并告知学生录取信息。接到录取通知的学生应于学院规定日期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到,非材料类学生自动转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材料-汽车-新能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咨询电话:021-69580112袁老师 021-69584725宋老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6:30。

联系方式

电话:021-69584723

传真:021-69584723

地址: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9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