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同济大学成功举办2020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

发布日期:2020-11-21  来源:   点击量:

2020年11月20日上午,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上海市显微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同济大学承办的2020年“极深研几·见微知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决赛暨学术论坛开幕式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济人楼312报告厅拉开帷幕。同济大学副校长雷星晖出席,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理事会会长、上海市显微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曾毅、上海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院长张久俊、上海市显微学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倪兵,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庆雷、上海交通大学窦红静、徐亦斌、复旦大学谢颂海等专家与会,同济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吴志军,传媒与艺术学院于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中平,学科委员会主任黄云辉,主持工作副院长许维,副书记王凌凌等教师代表参会,开幕式由黄云辉主持。全国50余所高校师生代表参会,线上线下共计5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共飨微观结构学术盛宴。

副校长雷星晖代表同济大学对前来指导的专家、兄弟院校师生和参赛选手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对2020年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决赛暨学术论坛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百十年来,“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指引着数万同济学子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前行。学校一直把学科竞赛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努力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培养造就了大批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他肯定了大赛举办的宗旨,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与学校提出的“竞教结合”人才培养路径十分契合,大赛促进了专业交叉融合,增强了院校沟通,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并预祝本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1DF92

2EE6E

许维代表承办单位组委会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做了大赛筹备工作报告,并介绍了学院历史及目前发展状况。学院高度重视此次大赛,秉承严谨、公正、开放的原则做好各项组织工作,大赛的举办也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注入了活力与动力,学院以高质量的服务力促大赛顺利举行。

2C01D

大赛理事会会长曾毅和本科生院副院长吴志军、学院王中平和黄云辉分别为大赛评审专家和学术论坛的主讲嘉宾颁发纪念证书,感谢与会嘉宾为高校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

3B73B

2CC9D

开幕式结束后,大赛举办了学术论坛,上海交通大学刘庆雷教授、上海大学的张久俊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金属材料的构型化复合”和“全球车用锂电池的发展:现状,挑战及前景”的学术报告,大赛赞助单位代表吴伟就“低电压超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对电子束敏感的介孔材料的表征”做了专题分享。

29198

28E63

2EDB5

68A96

11月20日下午,大赛决赛评审会议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安楼A202智慧教室举行,30余所高校的数十名选手参加了线上答辩。

53180


历时六小时的决赛答辩中,参赛选手对自己的参赛作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作品不仅表现出高超的微观表征技术,更表达了同学们对科研工作单位执着追求的创新精神,特别讴歌了疫情防控的人民英雄,赞颂了伟大的祖国。同学们的表现精彩纷呈,经过近六个小时的激烈角逐和评委老师们认真细致的评审,大赛最终决出技术创新组作品一等奖2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4件,艺术创新组作品特等奖2件、一等奖4件、二等奖10件、三等奖14件。同济大学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并荣膺最佳组织奖。

2498D

41826

39409

2D1AD

4554C

决赛最后,大赛理事会会长曾毅对本次大赛加以总结,他高度赞扬了同学们的参赛作品,肯定了广大学子的科学精神和综合素养,对未来大赛提出期许,并作为主办单位感谢同济大学在疫情期间勇于担当,成功承办此次大赛,感谢全体参与的工作人员,期待来年再见。

4AE84

2020年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历时六个月,终于在11月20日成功落下帷幕,大赛增进了各高校、各学科间的互动与交流,将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技术性的结合推向了新的高度,更加充分地展示了微观的材料世界之美,引导同学们感受材料研究的乐趣与魅力。

【大赛简介】

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上海市显微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国内各相关高校轮流承办,每年一次。大赛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微观世界,领略材料艺术,窥探科学研究的真谛,提高同学们的仪器操作水平,培养学生深入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激发同学们的科研热情,拓宽广大学生的学术眼界。2020年第六届大赛由同济大学承办,大赛历时半年,影响力空前,今年有来自全国44所高校的五百多位学生参加,参赛作品339件,学生参与热情及作品水平都较往届呈现大幅提高,并由单一材料学科拓展到多学科融合,同学们不断在科学中挖掘艺术,在艺术中探索更多科学性,并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58E16

大赛优秀作品赏析:

艺术创新组 特等奖:鹿角珊瑚

作者:肖文,孙茗,谢倩 指导老师:蔡婧 学校:合肥工业大学

氮化铟是一种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电子输运性能和窄的能带,在光学和电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可控制备高纯度的氮化铟纳米材料是提升其光学和电学性能的前提。本课题拟直接使用铟粉替代氧化铟或氯化铟来实现氮化铟纳米材料的提升合成材料的纯度,并通过控制系列条件如温度、时间等来可控制备不同形貌结构的氮化铟纳米材料。

处理之后的图片犹如一片浅海处的紫红色珊瑚礁特写图,图片配色以珊瑚的紫红和大海的深蓝为主。珊瑚礁也被称为“海洋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它们仅占海洋面积的0.2%,但它们却是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种的家园,全球的珊瑚礁为94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万人提供生活资源及食物。然而由于多种人为因素,全球大部分珊瑚礁受到了无法修复的损坏。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剧增,使得海洋酸化和暖化程度越来越高,高酸度以及高温度的条件使得珊瑚大面积白化死亡。另外,由于过度排放污水以及海洋开发,也使得珊瑚生态系统严重受损,这也势必对海洋生态系统有着不可逆的严重破坏。

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现在,我们应当更加重视保护我们周围的海洋资源,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合理地发开海洋资源,保护海洋中的珊瑚礁,使得海洋的“热带雨林”能够继续繁荣地生存下去。

艺术创新组 特等奖:叶缘视界

作者:王双双,龙思宇,杨碧芸 指导老师:倪兵 学校:华东师范大学


目前对于番茄脂肪酸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果实、种子中脂肪酸种类/含量分析阶段,对于合成脂肪酸的酶基因的功能研究尚处在空白阶段。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完成能够填补番茄脂肪酸合成酶功能研究领域的空白。目前研究课题处于对转化目的基因的番茄植株进行观察的阶段,根据目前结果来看,目的基因可能影响番茄叶片表皮毛的数量。

本幅作品将冷冻扫描电镜拍摄的番茄叶片表皮原图经过Photoshop反相、着色、色彩平衡等处理,使其呈现太空丛林的画面。画面上方着蓝紫色,意指遥远的地球家园。近处凹凸不平、起伏不一的的番茄表皮细胞层面则视为宇宙星际的另一方天地,大部分着紫灰色,远处用紫黑色,以凸显广袤无际之感。一根根尖锐的尖状凸起物,一朵朵敦实的球状突触,都是番茄叶面不同类型的表皮毛,主要以蓝紫色系为主,少数采用棕黄色系。它们如哨兵、似守卫,保护着核心家园,抵御着昆虫病菌的外来入侵。在番茄叶表面上,我们观察到了一个既微观又宏观的世界,细胞致密镶嵌,皮毛林立交错,腺体充沛饱满,在自然观察中不易被肉眼发觉的植物叶面叶缘,其实也是一个不朽的文明。我们感叹于植物世界的神奇,震撼于植物构造的精巧,可这些往往是隐藏在宏观世界背后,需要冷静的观察,理性的思考才能被发掘的美好存在。人有千面,物有万象,我们需要保持对大自然、对人类以外的生物文明的敬畏,在对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中发现奥秘,从研究中找到乐趣,从细节中找寻答案。


联系方式

电话:021-69584723

传真:021-69584723

地址: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9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