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挑战杯专访|全国决赛金奖得主,我院研究生郑灵浪与陈相南

发布日期:2016-11-24  来源:   点击量:

   20161119日,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在电子科技大学落幕。我校选送6支团队参加全国决赛,取得321铜的好成绩。我校获金奖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6名,团体总分位列全国高校第10名,继2014年后再度捧得“创青春”创业大赛“优胜杯”。此次大赛,我校也刷新了参加“创青春”大赛以来的历史最高分数。其中由我院硕士研究生郑灵浪创办的革鑫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被组委会选为7个推介项目之一,参加大会路演。1122日下午,校长钟志华在逸夫楼会见获奖师生代表并热烈祝贺获奖团队。

                                                                                                                                 

郑灵浪团队获奖证书

   为更好地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发扬他们的精神,我们对获奖项目负责人郑灵浪师兄(以下简称“郑”)和团队主要成员陈相南师兄(以下简称“陈”)进行了专访。

Q1: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挑战杯的,又是如何组建这个团队的?

陈:我们项目起步于201511月,我在参赛前对“小挑”就有一定的了解,我曾经做过“小挑”的志愿者。起初我和郑师兄是在同济创业谷相识的,当时我们在创业谷都有自己的项目,郑师兄的项目就是众多项目中孵化比较成功的,郑师兄作为创业者中的翘楚,也是老师们经常称赞的对象,后来也是基于一些机缘巧合,经过其他同学介绍,我加入了这个创业团队。

郑灵浪团队与校党委徐建平副书记合影

Q2:当时为什么想参加挑战杯?

陈:我当时参加比赛的目的主要是想得到一个锻炼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机会。事实证明“小挑”的确是一个能够使自己得到锻炼的机会,也是一个能够展现自我的平台。我们团队在参赛过程中披荆斩棘,一路从校赛走到决赛,期间与各类团队展开了激烈竞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参观项目路演

Q3:在参赛之前,你都为参赛做了些什么准备?

郑:首先我们这个项目在开赛前就已经具有一个很好的基础。相对于其他项目而言,我们的项目相对较成熟,我们在2015年上半年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参赛期间,完善策划书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公司的发展道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愈加清晰。

Q4:为何选择了《基于锂电池负极高质量硅纳米颗粒的产业化制备》这个题目?

郑: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己的公司就是做这个方面的,我个人也认为新能源新材料是个趋势,并且我自己有材料物理化学相关背景。这可能和同学们的普遍认知有些偏差,一般来说,我们做课题写文章时都是先确定题目,再做实验,最后拿去投稿。而我们参赛的过程恰恰是反过来,我们是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做了相关工作,有了自己的产品,然后再来参加比赛,根据已有成果,取了这个名字。

郑灵浪团队参加大会路演现场

Q5:获奖团队一共十个人,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你们团队是怎么做到统筹兼顾的?如果队员之间有意见不合的时候是怎么解决的?

陈:因为大家的分工比较明确,像策划书一项就涉及技术部分、市场部分、财务部分、风险控制还有宣传设计,因此我们团队内部有明确的分工,这也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团队的工作效率。至于在参赛过程中成员之间的意见不合的情况很少出现,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把我们的想法清晰地呈献给观众。不过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做得比较好,比如说负责技术方面的同学会向负责视觉设计的同学解释清楚原理,让他知其所以然,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向观众展示我们的想法。

郑灵浪团队部分成员在展区前合影

Q6:在参加挑战杯期间,会不会变得很繁忙,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你又是如何进行时间安排的?

陈:其实我个人感觉参加小挑对我自身的影响不是特别大。因为作为一名研究生,我自己的对时间调控的自由度也很大,同时我的导师对我们的项目也很支持,这些都间接帮助我处理好参加比赛与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再加之我个人在做事情时喜欢“赶早不赶晚”,从不拖延,这个好习惯也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做好每一件事情。

Q7:参加挑战杯有大的收获是什么?

郑:除了自己的项目获得了别人的认可,得到精神上的鼓励以外,我个人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九个师弟师妹。我的研究生生活是十分单调的,一直徘徊于公司和实验室,白天忙公司的事情,晚上回来做实验。我在同济将近这三年时间里,参加本次比赛是我最投入的一次,如果说没有这个比赛,很难有机会认识这些优秀的学弟学妹。

我校校徽飘扬于比赛场馆上方

Q8:觉得作为一名创业者,尤其是一名大学生创业者,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有什么想对同样有创业意向的师弟师妹们说的?

郑:我最大的感悟是付出与收获成正比,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我最想对师弟师妹们说,在创业的过程中,学业和创业两方面一定要平衡好,如果这个平衡点没找好,不仅自己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身心俱疲,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校获奖团队合影

谨以此篇专访,向在本次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中获奖的团队致以由衷的祝贺,也祝愿我校其他创业团队能够坚定理想,在创新、创意、创造、创业道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联系方式

电话:021-69584723

传真:021-69584723

地址: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9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