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 同济-科思创杰出学者讲座 | ![]() |
姓 名: | 陈永明 | |
会议主题: | 视频会议 | |
预约日期: | 2022-12-07 | |
开始时间: | 14:00 | |
结束时间: | 15:30 | |
地 点: | 网络 | 主讲人照片 |
主讲人简介: | 陈永明,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3年于南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8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及副研究员,1998年至2001年分别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和美因茨大学博士后,2001年至2013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曾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任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分子材料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等委员;(曾)任《高分子学报》、《离子交换与吸附》编委,Polymer副主编, Macromolecules和ACS Macro Letters顾问编委。研究领域:高分子合成化学、材料在免疫激活及抑制方面的应用、纳米药物递送工程。 | |
报告内容简介: | 传统疫苗在人类和牲畜抗击传染性疾病传播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新型疫苗技术将在新出现的疫情防控、肿瘤治疗、遗传性疾病治疗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决于抗原的类型,目前在已经应用的疫苗包括有灭/减活病毒疫苗、腺病毒疫苗、重组蛋白/多肽疫苗和核酸疫苗等几大类。其中,重组蛋白疫苗采用病毒相关组成蛋白作为抗原,生产和使用安全性高,但存在免疫原性低问题;mRNA疫苗具有可在细胞内合成抗原,但存在易降解和难进入细胞等问题。递送材料和纳米递送技术的应用能够克服重组蛋白和核酸抗原应用中的问题,在重组蛋白疫苗和核酸疫苗的应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递送技术是蛋白和核酸生物大分子药物走向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本将展示报告人团队在蛋白和核酸疫苗中的递送技术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