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正文

赵文龄专访

发布日期:2017-05-23  来源:   点击量:

 

当我在综合楼材料学院校友签到处第一次见到赵文龄学长走过来的时候,他正背负一个硕大的运动背包,如同骐骥满载诗囊,精神矍铄,眼神透过棕橘色的墨镜精干地投射过来。步伐却是十足有力的,在他脚畔带起的迅疾的风不时弯折起他的裤脚。他的身躯并不算高大,但是脊背笔挺,身形利落。见到他的一瞬间,你多半会想到那些湖塘旁怀抱着密密匝匝年轮的树,并且会对他八十一岁的实际年龄充满惊讶。

 

校友是赶了早一班的动车,从无锡风尘仆仆地赶来的。按原话叙述是“转上海北广场不知几公交、地铁4号线、多伦多站换10号线到同济”。彼时时刻已经推至十点,白日浓烈的曙光之下,综合楼门口广场及楼宇内部早已经聚集满了从八方各地赶回迎接同济110周年校庆的校友及老教师。身穿红衣或白衣的志愿者们不断穿梭来去,正为给校友的回访之行提供最为愉快舒适的体验与氛围而来回奔波不已。赵文龄学长身处这样的欣欣向荣之中,更是难掩自己的喜悦激动之情,在同学们好奇的围拢之中,一桩桩一件件地将自己所藏的珍贵的自身经历证明及材料学院的历史变迁证明从运动背包中掏了出来。在这些珍贵的文物里,包含有赵文龄学长在同济大学学习期间所获的国家百米三级运动员证书、证章,三级裁判员证章,二级劳动与卫国证章,以及无数的同济大学老徽章,同济大学老风景明信片。这些旧式的明信片尚且是刻印在不足手掌大的胶版纸上,美丽的同济建筑图片散发着被岁月温释了的灰黄色泽。谈到这里,赵文龄学长不禁说起了自己携着相机拍照、参与摄影协会的那些经历,嘴角的自豪微笑一览无余。而在这些文物里,更为珍贵的,是赵文龄学长自己精心收集、并亲手粘贴、整理、集结成册的照片集。出于环保节俭的习性,他细心地将废弃了的学习资料回收利用,作为粘贴图片的图页用订书器细谨地订装起来。在他翻阅照片集向我们展示的时候,有时便可以清楚的看到没有粘贴照片的图页背面,露出的类似“高性能砼”的字眼,这似乎是学长他们那个年代的材料专业学习风貌,向我们隐隐地招着手。照片集的记载一直从大学绵延到现在,已经被日常生活所吸收,成为了他不可剥夺的一种习惯。每张照片下方都被学长用细细的紫蓝色笔迹写清了照片的时间、地址和人物,被他尊之甚重的几位教授,多次出现在他的照片集、与我们的对话中。他怀着深切的思念,与站在一旁的老教师热烈地探讨起以前的日子,以前的人们,以前的老师。到最后,赵文龄学长将与黄教授的珍贵的来往书信、照片,以及自己编写的《混凝土科技》一书慷慨地赠与了我们,并合影留念。

 

在访谈途中,问及关于校庆之际对于材料学院的学子的寄语之时,赵文龄学长谦逊地表示时代日新月异的现在,自己并不能给予年轻人们什么有利的警言醒语,然而,他同时也表示了科学道路的拓展举步维艰,做出任何成绩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希望现在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就读的学子们,都能保持永恒的警惕与坚韧的品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做什么,将要做什么,为自己的未来不断开拓新的道路。

 

而一届一届的校友们,也正像赵文龄学长一样,如同树木的圈圈纹理,生长的纪念碑,不仅是自身经历的铭刻,也更是一段校史、一段学院记忆、一段情感经历的铭刻。

 

百十同济,材料兴盛,任重道远。

 

 

上一条:顾小慧专访

下一条:杨可方个人简介

联系方式

电话:021-69584723

传真:021-69584723

地址: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9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