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合作交流 -> 合作交流动态

由同济大学本科生院资助的暑期学校(德国)

发布日期:2019-11-30  来源:   点击量:

德国行充实却短暂,在短短的10天里我们出现在柏林、法兰克福、陆德维斯港、科隆等数座城市中,访问的机构从世界名校到独具潜力的研究所再到世界一流企业,学习的内容从建筑材料到电催化再到聚合物材料和化学制品。在这里我们见识到了TU Berlin与TU Darmstadt中土木、化学和材料实验室中紧凑却有序的景象和考虑周到的细节,学习到了先进的AFM与PFM表征技术,了解到了Stephan教授和Stark教授多学科交叉和活跃的课题组管理思维。此外在参观Fraunhofer ICT、Xella、Covestro和BASF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意识到研究所作为高校和企业之间桥梁的重要性和创新使命,以及企业从源头原料到产品产出再到控制排放、环境保护的不断创新和为做到人与生产、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愿景。此外交流之余我们也对德国这个国家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游览了科隆大教堂、无忧宫等举世闻名、金碧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总之要感谢德国行,让我们有机会接触世界、提升自我。

——薛鑫喆

前往德国这几天,体会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例如有六个小时的时差、没有围墙的大学、非常干净整洁的实验室、站着用餐的圆桌等等。

这十天的时间,我们主要是在一些大学和企业进行访问,在这些世界闻名的大学和企业里,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内的科研和工业生产水平离德国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说,柏林工业大学和达姆施达特大学的实验室可以说是一尘不染,他们实验室的砂浆搅拌器旁边都配有吸尘器,实验仪器摆放得井井有条,这与他们较高的实验素养和实验室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

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实验室仪器和企业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在柏林工业大学的实验室里,他们有自动将水泥和粉煤灰混匀的仪器,大型仪器有自动关闭和开启的门。在科思创,他们的工业机器人已经随处可见。在巴斯夫,他们未来甚至要使用无人驾驶技术来运输化学品。我们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可以想像的是,如果未来我们拥有了德国这样的技术水平,我们的工业生产能力将达到人类从未有过的高度。

——汪琪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眨眼十天的“材行德国”项目便结束了!仿佛昨天还在匆匆忙忙的收拾着行李准备出发,今天就已经在抵达了浦东机场准备返校。是的,转瞬即逝,但又弥足珍贵!就如同无限好的夕阳,正是因为临近黄昏,才会美丽至极。

十天的行程十分充实、珍贵,虽然某些天里同学老师们都很疲惫、劳累,但大家很努力、很坚强,都在认真观察学习、积极提问。这十天里给予我们大家的智慧与教育,远远超过了时间的限制,空间的量度。

我们下机、转机、乘车,匆匆赶到德国柏林,在接下来的十天里,我们拜访了柏林工业大学土木系、化学系,来到了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材料系,在这儿,我们了解了异国大学的自由与自主,感受了德国大学科学实验室的环境整洁与仪器精密,学到了德国大学实验过程的严谨与清晰。当然,我们也有幸来到了各大企业巨头xella集团、科思创总部、BASF企业以及著名ICT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进入每个企业集团,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其实验/生产仪器的先进与精密、生产车间自动化的程度极高、以及其安全防范措施也是相当不错……

除了学习观察异国大学、企业的优秀之外,我们还领略了异国文化与风光。从波茨坦新宫到胜利柱,从胜利柱到柏林墙……我们听到了从一战经二战到现代德国这几百年的兴衰历程,深深感受到德国这古老而厚重的历史底蕴。观看到那一座座保留至今的宏伟建筑,我们不禁驻足;眺望那美丽的莱茵河畔,我们心声赞叹;留意异国人们的生活日常,我们感叹赞美!

十日虽短,受益匪浅!十日的学习交流,我们收获很多!很感谢学校、学院给我们学生们提供这么好的机会,很感谢同行老师们的悉心安排与照顾,很感谢同学们彼此帮助、相互配合!

愿彼此各携美好,走向远方!

——陶靖

 

旅行的意义在于,你可以看到平时司空见惯的事物的其他存在方式,发现原来生活还有那么多的可能。到了德国以后,才知道:他们的自来水基本上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窗户竟然是朝里面开的;自行车道竟然和人行道一样是高于马路的……

印象很深刻的是他们的实验室和工厂的整洁有序。那种感觉大概是,参观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也没办法想象到,制备混凝土的实验室竟然可以整洁得如同精心打扫的客厅。

——溥旭

 

德国为期10天的游学结束了,在这10天里,我们收获满满,及来到了柏林工大,达姆施塔特等大学参观学习国外学校的实验室及学术氛围,也来到科思创,巴斯夫等著名企业了解企业技术及企业文化,还来到波兹坦,柏林墙等历史景点,感受德国虽然不久远,但是十分精彩的历史。

这次的德国之旅改变了我之前对欧洲的印象。在来到德国之前,我以为德国回事一个像上海那样繁华的地方,至少柏林应该是这样。但是到了之后才发现完全不同,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一圈圈的高架,没有拥挤的车辆,路上的人稀稀拉拉的,很悠闲的在路上走着,没有匆忙的赶路,也很少有看手机的低头族,生活节奏感觉很慢。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人很懒散,从参观实验室与公司可以感受得到,他们非常严谨,约定的时间几乎从不迟到,实验室也非常整洁,哪怕是混凝土实验室。他们也非常热情好客,耐心地为我们讲解,解答。

在学校的参观我们也见识到了许多没有见过的新仪器,新技术,或者是所知道但是运用于从未想到过的方面,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表征技术,在了解到其功能之后,没想到竟然还能用于探察癌细胞,甚至是检测任何物质,让我惊叹德国人的创新能力。

这次访问的学校以及单位在设备上都比我们领先了不少,但我们拥有非常棒的老师与良好的学习环境,我认为这可以弥补设施的不足。

虽然说德国之旅让我们学习到了许多,但也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相较之下,大三的学生更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我想也许与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定程度的专业课与专业词汇有关,同时与保研考研相关的话题也与他们关联更大。因此我觉得这样的德国之旅可能更加适合大三的学生,他们也许能收获更多。

——文逸豪

将柏林墙边的涂鸦与阳光收捡好,将散落在教堂前的鸽羽连同管风琴恢宏的声音放进笔记本,满溢出来的啤酒泡沫和一路的欢声笑语伴随旅途,德国的游学倒是不错的回忆。

我们漫步在异国的校园里,漫步在整洁的实验室里,漫步在企业的车间里,感叹于德国人的踏实严谨,感叹于可以称谓一流的优良的实验、生产环境。

用第三种语言对话的不同国度的人,在谈到某个话题或者某个领域的时候,仿佛心有灵犀一般相视一笑,仔细想想也是颇为奇妙的体验。

换一个环境不仅仅能得到不同的风景和习俗,还能洗涤心灵的疲惫,见证可以触摸的历史,结识同样优秀的同学与前辈,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让我们背上满足的行囊,再道一声珍重,我们将斟满月光和美酒,再大步走向下一个路口。

——龙腾宇

在德国的十天时间,我们参观了柏林工业大学、Xella、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BASF、ICT以及科思创总部,见识了很多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同时也被他们干净整洁、简练大气的实验室环境所震惊。不仅如此,我还了解了一些比较前沿的研究课题和进程,在慨叹所知甚少的同时也大大地引发了我对材料研究方面的浓厚兴趣。

那怎么形容德国呢?我觉得他像是一位安详稳重的王公贵族,令人好奇又令人肃然起敬。柏林这座城市有着太丰富的过往,历史早已被烙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房屋每一面红墙。柏林墙的每一幅画每一串符号每一个名字以至墙外孩童吟唱的每一首歌谣,都是这幅长篇历史画卷的注脚。法兰克福和科隆的众多教堂,数百年来依旧被万人祈祷和颂扬,而今科隆大教堂的竖琴再次拉响,也许德意志时代的辉煌也从未退场。再回首波茨坦大大小小的宫廷城堡,塞西林宫殿、无忧宫...无不是日耳曼民族曾经的骄傲。

相处的时间毕竟短暂,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照顾以及同伴们的陪伴,这是一次独一无二的修行,既深刻体会到科研科技的蓬勃力量,也切身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着实使我获益匪浅。

——王珺

随着机翼飞离云层,黄浦江的江面再次出现在视野里,为期十天的德国之行也正式宣告结束。十天时间里我们见识了德国大学的学术氛围,目睹了著名企业的发达工业,更在闲暇之余切身体验了风土人情。短短十天收获颇丰,这段旅途将成为这个暑期最难忘的回忆。

登机转机、入住酒店、乘车赶往各处参观,这段旅途充实而又忙碌。初达柏林,星空之下映入眼帘的不是灯红酒绿,而是街边道旁的柔弱灯光,安静的倒像是乡野小镇。当夏令时的光辉照耀又一次照耀在这片土地上时,我们的游学之旅也正式开始了。我们参观了xella及其研发实验室,干净整洁又划分有序,让人一时难以与常见的混凝土有所联想;也拜访了柏林工业大学土木系、化学系,教学楼屹立于街道左右,与这座城市的建筑完美融合,这种自由开放的理念或许就是属于德国的学术浪漫。游走于他们的实验室,干净而又整洁,期间见识了许多精密的仪器,感受到他们实验思路的严谨和创新,即使点到即止却也依然受益匪浅。而在飞往法兰克福后,我们也参观了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不仅了解到了他们许多新奇的研究思路,更对日后能够来此交流学习心生神往。此外我们还去往科思创,ICT和BASF等各大企业巨头参观,他们的产品理念让我了解了全新的专业领域,而他们工厂车间仪器的精密与先进,生产线的高度自动化,都充分展示了德国工业的高度发达,实属大开眼界。

而在参观之余,我们也充分领略了德国的文化风采。在柏林去参观的路上我们驶过六月十七日大街,仰眺过胜利柱也在纪念碑群中漫步,我们也驻足于议会大厦前的草坪,聆听战争时期的那些故事,也曾轻抚柏林墙的遗迹,感受那段东西分隔的沉重历史。在波茨坦我们进行了一天的城堡探秘,在无忧宫、塞西琳霍夫宫和波茨坦新宫中,跟随导览机传出的清冷声音,我们一路回顾着从普鲁士时期到二战结束的这段辉煌历史。感受了博物馆岛的历史遗韵,也在圣母玛利亚大教堂里沉淀内心,更登上科隆大教堂的塔顶俯瞰莱茵河的流水,短短几日的参观,深深体会到了德国的历史底蕴以及文化宗教的气息,对德国又有了更多的认知。

在德国著名大学以及巨头企业的参观以及交流,是对知识与学术的感悟;在各古迹的游览,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心中不断碰撞出震撼的火花。而伴随夜幕降临,与同行好友三五成群,配上不可或缺的奇妙液体,畅聊轶事趣闻。种种经历使这段旅途变得欢乐而无比充实,将是人生中一段独特难忘的游学之旅。愿这段旅途记忆,值得所有人珍藏。

——肖文锐

本次德国之行我的感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和工业、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现象。

首先是教育和工业,参观的学校当中不管是柏林工大还是达姆大学,他们都是没有围墙防护的,显示出了德国人对于教育事业和学术自由的重视与崇敬。另外一方面,像柏林工大这种历史悠久的学校,整个大学的校园呈现以主校区为中心,其他的教学建筑与院系星罗棋布地分散在主校区中央,镶嵌在整个城区里,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教学与社会相结合的感觉,而实际上通过对ICT的了解我们也知道确实如此。这些大学,包括我们参观过的机构与工厂的实验室,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整洁干净、精致高效,实验台上除了各个清楚标记的试剂瓶、看不到任何空置或受污染的实验器材,圆柱形的玻璃仪器架子不仅减少了占据的空间,还方便取用,连地上散落的电线都用工具整齐地捆束并摆放整齐,或者用钢制踏板盖住防止人踩到后出现实验室事故。这并不意味着实验室的气氛就很呆板,在柏林工大XPS的实验室进门处,就张贴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德式笑话。在我们参观机构与工厂中,几乎每位负责人在介绍公司的概况时候都会提到公司将环保与可持续作为最优先的社会责任,德国在现代制造业高度发达、质量上乘的同时仍能保持环境的整洁和美观,同这些大公司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离不开关系的。与此同时,德国的垃圾分类与回收做得也非常好,值得我们为之学习。

历史文化方面,在导游对德意志民族认同的建立到德意志作为一个国家而统一、分裂、再同一的发展历程中,除了感叹欧洲大陆那延绵上千年不断的战争与各个国家和种族间尖锐而复杂的斗争外,也不由得让我将欧洲的发展历史同中国做比较,曾几何时,中国同欧洲一样,也是由若干个诸侯国和若干种语言组成,秦始皇一扫六合,将大一统的思想深深镌刻进中国人的基因中,才形成了现在中国人所拥有的文化、哲学、教育、政治思想,对于欧洲各国而言,当法国与德国冰释前嫌携手组建了欧盟后,相比欧洲人也体会到了一个统一的国家或体系所拥有的强大力量。

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方面,德国的自然景色的确是风光秀美,航班降落在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是,引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绿色,与不远处的城市天际线交相辉映,让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在后来对各个景点的参观之中,恬静清澈的河水、郁郁葱葱的绿地构成了他们基本的自然景观色调。而说到人文景观,那种附庸风雅、闲适恬淡的唯美风情便是德国古典建筑最浓重的底色,导游告诉我们你在德国见不到一栋一模一样的建筑,每一栋建筑就代表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它们就静静的在那里,看着车水马龙,听着闲情淡水,亦如西北大漠上缓缓鸣奏的埙,风沙掩盖有一座的城,但从来没有折断过那一曲悠扬,落日西下,孤烟依旧笔直。

这次德国之行给我留下的另一个印象,便是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德国人口常年负增长,生育水平为整个欧洲最低。而在地中海南部,由西方国家策动的颜色革命,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实际上成为了“阿拉伯之冬”,成千上万的难民在动荡与战乱中奔赴德国来弥补其日渐缺失的劳动力。低素质人口的大量涌入造成了德国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这些难民成为了德国治安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他们也大量占用了德国的社会福利,使得德国当地人愈发不安,大量的右派团体和政党不断出现,甚至新纳粹主义也在不断滋长。在一路上,我们在路边看见不少流离失所的难民、在小道里差点遭到难民的抢劫、在商场门口遇到靠收塑料瓶为生的塞尔维亚人,这些都反映了德国乃至欧盟目前所面临困境。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西方国家,即便是在听取机构负责人的报告过程中也能够感觉到他们对我们仍然不够了解甚至存在偏见,我听到有人将我们说成是发达国家,也听到了研究人询问中国人是不是在看病时候都要将基因数据交给医院。在法兰克福国际机场准备起身回沪的时候,在机场电视播报关于香港暴乱的新闻中,竟然堂而皇之地称暴徒为“pro-democracy”。像类似的事件也有不少,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来要代表中国,向外国友人发出中国声音,努力消除他们的偏见,让他们看到我们渴望和平、谋求发展的愿望,并为世界和平和解决人类的共同关切而努力。

——余泗霖

本次德国之行历时十天,我们不仅访问了TU Berlin和TU Darmstadt两所大学,还参观了德国一些知名的材料企业。在Xella我们观看了建材的制备,检测以及生产的过程;在科思创我们参观了他们的聚碳酸酯和聚氨酯工厂,不仅了解到如何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还体会到了聚合物材料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应用;在Fraunhofer ICT,我们看到他们利用强大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很多模具是受机器人控制的,而每个机器人又与Master Mold相联系,互相交换信息;在BASF,我看到了德国化工发展的历程,高喊着“we create chemistry”的口号,他们是化工行业的鼻祖,历经曲折却一脉相承,用实际行动引领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

在柏林工大,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建材系和化学系;在达姆斯塔特工大,我们参观了Stark教授课题组研究surface的实验室,电催化实验室还有一位同济留德学长的XPS实验室。

以上便是我们在学术方面参观的内容。我的感受主要有两点。首先,我深刻感受到了德国人强大的工业生产和制造能力。我认为这源自于他们敢于去动手,并有浓厚的兴趣去创造点什么。在两所工业大学我没有看到雄伟壮观的教学楼甚至一个明显的校门,他们的学校更像是工厂,但这样的环境我认为反而适合做实验,适合搞研究。在柏林工大的化学系,我注意到他们几乎利用了实验室里每一寸空间,好不夸张的讲,我认为他们一个实验室里能做我在同济的三间实验室里做的事。他们的同学甚至自己设计如何组装仪器,许多管道都是自己接的,他们ORR反应产生的液态产物可以直接自动抽取到所需仪器里进行表征。看似杂乱无章的实验室实则每一步井井有条,我感觉,他们将实验室变成了小型的工业生产线。在达姆斯塔特工大,我们看到了以前没用过的AFM表征,Stark教授的学生有的做微生物表面分析,有的做一些无机材料表面分析。XPS实验室的学长为我们介绍他们超大个的XPS仪器。

在Fraunhofer ICT,一位个子高高的教授热情的为我们介绍他的工作。他在带我们参观了一些实验室的大模具设备之后还骄傲的为我们介绍他做学生的时候自己做的聚合物生产设备,看到了这些比他还高的机器,我感到了德国学生强大的动手能力,当我们还在看书本上的图片时,他们正在制造。

我的第二点感受是德国企业强大的环保意识。以前的莱茵河据说也是由于工业生产污染严重,但现在的莱茵河是可以游泳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一大差距就是环保。BASF公司可以说是化工行业什么都生产,但他们的排放是达标的。他们将废弃物一步一步的筛选并重新利用,BASF的教授说政府是会制定环保政策,但是我们的人民的未来生活的环境,是靠企业用实际行动打造的。我不禁想,在中国,当面临环保问题,我们会说“我相信人民政府会解决的!”而在当天下午的讲座里,我听到那位教授说当你问德国人环保问题时,他们会说“我相信我们的企业。”

“we create chemistry”与其说是BASF公司的口号,不如说是德国化工制造业的一种精神。首先,他们酷爱制造与创造,同时,他们的企业在制造创造的过程中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目前在飞速发展,made in China我相信全世界都耳熟能详,在德国我感觉遍地都是中国人,但我觉得中国人需要发自内心的环保意识,也需要更好的走向可持续发展。我是北京人,北京在2014年有个词汇叫“APEC蓝”,现在用于形容一种短暂的美好,我们当时都希望每天都是“APEC”蓝,但是我们也都知道生产不能停,条件不允许。我们的企业可能达不到BASF的高度,他们差不多什么都能生产,他们自豪的说“we create chemistry”,但是我认为如果一个企业能在他们的领域内达到BASF一样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那么我认为就也具备了“we create chemistry”的精神。在高中的时候我做了一个研究天山中段冰川的遥感监测与环境分析的课题,我亲自去了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和博格达峰黑沟八号冰川实地考察,当地工业生产产生的碳颗粒吸附在冰川表面吸收辐射产热是我们已知的冰川融化消亡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还有畜牧业的过渡放牧导致的水土流失等。我想假如当地的工厂有像BASF一样的排放物回收再利用能力那该多好。当时我快到一号冰川的时候被一些哈萨克人拦住了,他们声称上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我们不能过去,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他们边说着边进行着烧烤,我也不知道他们烧烤了多久,产生了多少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源”的碳颗粒。而为了得到一些买路钱,他们拦住了我们这些试图尽自己微薄力量挽救他们水源的人。在德国,我问BASF教授如何去让周边的人也能像他们一样废物利用,我想BASF是否也能收集人民的垃圾进行生产再利用,教授说我产生了一个不错的business idea。我想可能这是资本家式想法吧,他们善于发现周围的问题同时发现商机,而我实际只是被勾起了以前的回忆有感而发。

——刘远

联系方式

电话:021-69584723

传真:021-69584723

地址: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9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