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正文

优秀老教师黄士元专访

发布日期:2019-06-11  来源:   点击量:

 

 

理想为石,实干为砂

 

 

2019427日,同济大学材料学院本科生一行驱车前往学院老教授黄士元老先生家中,问候并采访了老前辈。之前不曾知晓黄士元先生究竟是何许人也,稍有了解后,便对这位未曾谋面的老人充满了敬意。2015年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大会上,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终身贡献奖授予黄士元老先生;50年来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他学贯中西,将毕生所学尽数运用在国家建设、国家教育发展上。

 

在叩响黄老先生家门前一刻,还有些许紧张,不过见到老人以后,这种陌生感便忽地没了。黄老先生的家中同寻常人家并无差别,稍有不同的,是客厅中偌大的书柜和茶几上随意放着的几本建筑材料杂志,浓厚的学术气息充满了房间。黄老先生虽然术后初愈,但见到我们时精神矍铄,双目如炬,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茶香绕梁,老人枕着午后的阳光,向我们讲述一段岁月悠长的故事。

 

新中国刚解放不久,风华正茂的黄士元报考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当问到为何选择去东北时,老人笑了笑:“哈尔滨是老解放区,在那个时候哈工大也是第一所完全借鉴苏联教育模式的高等院校。”此后,经历了专业调配、院系调整,黄士元进入哈工大土木系学习,进而改去材料系。在哈工大学习期间,由于苏联模式,黄士元得到了许多实习锻炼的机会。1956年,黄士元毕业后进入东北第三公司,在这里他首次采用大孔无砂混凝土建起大楼,自此与混凝土打起了交道。据老人回忆,过去学校十分重视实习,这也导致了做老师后,也每年带学生外出实习。

 

在哈尔滨实习的经历让黄士元看到了我国建筑材料方面的落后,“国家需要,组织需要,我们就去哪里”这样简单的念头,让他下定决心为填补我国混凝土材料方面的空白而奋斗。五十年来的科研、教学工作中,黄士元研究混凝土抗冻问题这一此前无人触及的领域,旁征博引,针对我国不同的环境气候调配出了普适性极高的混凝土材料。即使是在退休以后,黄士元仍然活跃在诸多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指导学生解决青藏铁路混凝土抗冻耐久性难题,对国家交通、水利等多项大项目中混凝土的安全性、耐久性提出意见。

 

在瑞典做访问学者期间,黄士元学习了很多国外文献,眼界大开,但并未盲从外国学者的课题进行研究,而是考虑到国内情况,进行粉煤灰水泥水化及其浆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最终得到的建筑材料不但节约成本,各方面性能都更为优化,尤其适用于海港工程和水利工程。回到国内过后,讨论碱骨料对混凝土的影响问题时,在大部分专家、教授都同意铁路枕轨产生裂缝是碱骨料的原因的情况下,黄士元提出异议,实地考察数处铁路,分析其成分后得出结论, 最终说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改变了原本的设计方案。黄老先生说,当时不但要面对政府建筑部门支持研究碱骨料反应的压力,还要面对大量科技人员和院士的不同意见,但他说:“做这个研究,讨论这些东西,就必须自己去现场看,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这才是真正的讲科学。”我想,正是有这样严谨求实的精神,老先生才会有如此硕果。

 

不仅在学术上卓有成就,黄士元老先生也是一个优秀的授渔人。教学五十年以来,黄老先生言传身教,将这份对知识纯粹地尊敬与热爱、踏实勤奋的科研精神传给每一个学生。据老先生回忆,当年在杨浦加气混凝土厂实习时,一名叫麻毅的高中毕业生想到用皂荚溶液来稳定加气混凝土以解决加工中的塌模问题,黄士元解决了技术问题后,这项科研成果荣获第一届国家发明奖四等奖,而麻毅成为此奖项的第一获奖人。“因为他是创造性的思想者。”老先生说道,“不能说因为别人学历不高,就把研究成果据为己有,实事求是嘛。”即使是对我们这种刚入门的晚辈,也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在短短数小时的交流过程中,先生多次叮嘱我们,科研是一定要往踏实的道路走,要下到每一个项目去研究,虽然过程中有时有痛苦,但这是一个研究人员的基本素养。老先生也对行业发展略有担忧,给我们剖析了当前建筑材料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环境保护问题,也就是材料的回收再利用问题。“这是国家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正是未来短时间内应该解决的问题。”他这么说道。临别前,老人仍再三叮嘱,做学问要踏实、勤奋、实事求是,要把国家发展肩负在自己身上,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材料人,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新青年。

 

注视着老人的双眼,我们感受到由衷的感动与震撼。就算已然耄耋之年,那份对整个国家、整个行业的热爱依然在他的眼中绽放着光芒。老人如同一座丰碑一般,风尘之下刻满了累累硕果,无言之间见证了祖国几十年来的风云变幻。

 

梦想能成为如黄老先生一般的泰斗,梦想能在祖国发展最关键的时期竭尽自己毕生所学为国家发展助力,梦想能亲眼见证,理想之石铸就的时刻。

 

 

 

 

 

黄士元教授简介:

 

黄士元,男,1933年生,著名材料科学专家, 同济大学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长期从事建筑材料特别是水泥和混凝土的教学和研究。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各一部。1997年至2002年,黄士元教授和我国在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科学方面的专家杨南如教授等编著和出版了《近代混凝土技术》一书。

 

联系方式

电话:021-69584723

传真:021-69584723

地址: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9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